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医:血虚要健脾,气虚要健脾,湿热也健脾,痰湿还是要健脾,为什么?

👉 健康生活美好 2022-11-14

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,去找个中医看一下,不管是什么症状,基本上都离不开健脾二字。

血虚要健脾,气虚要健脾,湿热也健脾,痰湿还是要健脾,好像健脾就是万能的一样。

有句话是这么说的,万病起于脾,所以健脾,确实可以改善很多病症。

很多人对此比较疑惑,所以我今天就说说这个事。

血虚为什么要健脾

血虚分为两种类型:心血虚和肝血虚。

心血虚典型症状——动则心悸,失眠心烦。

肝血虚典型症状——头晕目眩、眼干眼涩、视物昏花

既然血虚分为心血虚和肝血虚,那调理起来是补肝血还是养心血呢?

答案都不是。传统医学认为“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无形之气所当急固”。

意思就是说血虚的时候用药不是立马就能补上的,而是要通过补气的方法才能补血。

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因此治疗要从健脾益气出发。也就是治疗血虚的方法,其实是补脾的过程。

治则:益气补血

方选:人参养荣丸加减或归脾丸加减

人参养荣丸加减重在健脾养血,偏于温补,最适于虚寒体质,手脚怕冷、久病体虚、气血不足,以面色萎黄,形体瘦弱,食欲欠佳为主要表现;

而归脾丸加减适合、心慌、气短、失眠、多梦,月经不调,提前或月经淋漓不断的、更年期人,偏于养心安神,另外还具有引血归脾的作用。

气虚为什么要健脾

气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,但却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。

具有推动、温煦、防御、固摄和气化的功能。

而人的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;当这些功能减退的时候,就会出现气虚的表现

如容易出汗,畏风,怕冷,便秘疲乏无力、精神不振、呼吸短促、头晕目眩、食欲不振等。

而脾主运化,若脾失健运,则五脏气虚。

治则:健脾益气

方选:四磨汤加减

湿热为什么要健脾

在传统医学里,最怕的其实不是虚,而是湿。

因为湿最容易渗透,也最喜欢拉帮结派与别的邪气一起入侵人体。

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湿邪呢?

如果吃饭时食欲不佳,洗漱时面色灰暗,舌苔厚腻,入厕是大便粘滞不爽,工作时萎靡不振,睡前四肢肿胀,都说明您的体内可能存有湿邪。

而表体卫气固摄,则湿不能入,卫气的强弱又取决于脾,所以健脾方为上策。

治则:燥湿清热。

方选:二妙丸加减

痰湿为什么要健脾

痰留于体内,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,或阻于肺,或停于胃,或蒙心窍,或郁于肝,或动于肾,或流窜经络,引致诸多病证的发生。

脾是主管人体水液代谢最重要的脏腑,饮食不节、过度劳累或者思虑过度都会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。

多余的水分不能排出体外,在体内聚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痰。

所以说,无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,都是由脾运化失常导致的。

如果您出现眼眶周围晦暗浮肿,肌肉松软,手足肿胀,情绪变化无常,舌苔厚腻,唾液分泌较多,睡眠质量降低,后背阵阵发凉的症状,说明您体内已经有痰邪,需引起重视。

治则:燥湿化痰。

方选:二陈汤加减

最后啰嗦几句

所以说,血虚,气虚,湿热,痰湿都可以采用健脾来改善。

现在大伙儿明白,为什么很多人都一直在说健脾了吧。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
精彩推荐


中医:4个中成药,益肾健脾、理气降逆、润肠通便,改善脾胃,用于便秘


中医:1个方子,4味中药,燥湿、化痰,让你不再为“痰”所困扰


中医:慢性胃炎无从下手?送你四味中药,两两搭配,行气和胃,健脾消食


中医:肚子响,总放屁,典型的肝郁脾虚,中医四种方法调理肝郁脾虚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